有一次,我跟孩子一起看《小叮噹》,出現了一個我印象深刻的道具:「和平電波」。它的功能很簡單——當周圍有人吵架、情緒激動時,就會自動釋放讓人平靜的電波,讓大家冷靜下來。
那一刻,我心裡浮出一個念頭:「這個,我可以自己做出來啊。」
於是,就誕生了我在 GitHub 上開源的小專案:peace-on-argue。用 AI 偵測爭執聲音,自動播放舒緩音樂,降低家中情緒張力——一個用科技實現溫柔關係的小系統。
為什麼做這個?
不是因為家裡常吵架,而是我相信:
家,應該是讓人安心表達情緒的地方,但也需要一點系統來「協助回到平衡」。
大人有時候情緒累積,小孩有時候激動爭執,我不希望每次都要靠我出面「打斷」,也不想每次都用大聲來蓋過情緒。這個系統就像是多了一個不帶情緒的觀察者——聽見了,提醒了,但不評價。
我怎麼做出來的?
這是個可以直接用電腦+Python 運作的系統,完全「本機推論、不錄音不上傳」,確保隱私安全。
MVP 功能設計:
- 被動偵測:用 Google 的 YAMNet 模型聽出「尖叫、吼叫、爭執聲」等特徵。
- 自動播放:觸發後播放一段 10–15 分鐘的舒緩音樂(60–80 BPM 的平穩節奏)。
- 誤報保護:吸塵器或電視劇激烈場面不會誤觸(需連續 N 秒 + 冷卻時間)。
- 手動模式:家人也能手動按下「安撫一下」的播放按鈕。
- 隱私設計:不錄音、不上雲,只記錄觸發時間點作為儀表板參考。
我用 Vibe Coding 的方式快速開發雛型,然後一點一點補上邏輯判斷、播放策略、誤報處理機制。
溫柔科技的力量
這不是「讓人閉嘴」的科技,而是「幫助我們自己找到節奏」的系統。
當家人聽見柔和音樂自動響起的時候,不是被強迫停止情緒,而是自然地慢下來。很多時候,只是「有個機會冷靜一下」而已,而這正是我們常常忽略的。
下一步我想做的
這個專案目前是開源版本,MVP 已經可以實作。如果有興趣一起玩的人,我很期待大家一起試試:
- 幫自己的小孩設定一個「房間平靜模式」
- 接上智慧喇叭、手錶等裝置,連結心率
- 幫長輩設計一個「情緒降噪盒」,適合放在客廳播放
這些都是讓 AI 不只是工作用的強工具,而是生活裡的小溫暖。
系統不等於冰冷,它也可以是溫柔的陪伴
這正是我網站的理念之一:「系統 ≠ 冰冷,而是一種溫柔的設計。」
我希望這個「和平電波」專案,可以成為家庭共學的一部分,讓孩子也參與系統設計,理解科技的力量與界線。
如果你也有興趣在家裡建構這樣的 AI 輔助工具,或想加入這個開源專案,歡迎到 GitHub 來看看。也許,下次小叮噹的道具,不需要靠他送,而是我們自己創造。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