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時開車載小朋友上下學,在車上常常聽著不錯的Podcast。比如瓦吉的閱讀前哨站, 劉軒的How to人生學。突然靈光一閃的想用 AI 來創造一些內容,讓一些好的想法和觀念能在開車時持續的提醒自已
用 AI 打造屬於自己的「車上電台」——我的第一個 Podcast 誕生記
1. 靈光乍現:把車程變成移動教室
每天開車載孩子上下學,是我最固定、卻也最零散的黃金時段。車裡常播放 瓦基的《閱讀前哨站》、劉軒的《How To 人生學》——短短 20~30 分鐘,就能補給一劑思考能量。某天,腦中冒出一個念頭:既然我常用這段時間吸收養分,何不自己動手,用 AI 生產一檔「專屬節目」,把腦袋裡的好點子也整理成聲音?
2. AI+Podcast:一場小規模、低干擾的內容實驗
- 文字生成:先用 ChatGPT 把近期的閱讀心得、親子對話或工作靈感,濃縮成 600–800 字腳本。
- 語音合成:再透過 TTS (文字轉語音)工具,例如 ElevenLabs 或 Azure Speech Studio,選擇接近我語氣的中文/台語音色。
- 後製剪輯:用 Audacity 簡單加上片頭音樂、淡入淡出,讓整段音檔更「像樣」。
- 自動排程:把最終 mp3 上傳到 Spotify for Podcasters,設定清晨自動發布——早上開車就能即時收聽「自己的聲音」。
3. 一週試播:意外獲得的 3 個收穫
- 觀點更聚焦:寫腳本逼我把「想法」濃縮成 5 分鐘內說得清、聽得懂、帶得走的重點。
- 陪伴感升級:孩子聽到「爸爸的電台」時會發問、接話,車程不再只是被動聆聽,而是互動式討論。
- 思考被「垂直複利」:原本散落在筆記裡的靈感,因爲上架成音檔,被反覆播放、評論與修訂,價值被放大。
4. 我的小流程,給也想嘗試的你
步驟 | 工具建議 | 小提示 |
---|---|---|
蒐集素材 | Notion / Google Keep | 隨手記下靈感,標註「情緒點」、「金句」 |
腳本生成 | ChatGPT / Gemini | 指令加入:「口語化、故事化、5 分鐘內」 |
語音合成 | ElevenLabs / Azure TTS | 先錄 1 分鐘真聲,訓練專屬音色 |
剪輯、上架 | Audacity + Spotify for Podcasters | 模板化流程:片頭→正文→Call to Action→片尾 |
5. 下一步:讓 Podcast 成為「自我對話」的系統
- 主題模組化:閱讀摘要、AI 工作術、親子對話,每個主題固定一天發布。
- 聽眾互動:在節目簡介放 Google 表單,收集提問,再用 AI 生成 Q&A 特輯。
- 多語音嘗試:實驗不同語氣(溫柔版、活力版)或加入孩子的聲音,豐富敘事層次。
系統 ≠ 冰冷,而是溫柔的設計——這檔小 Podcast 就像在車上陪伴我們的第四位成員,提醒「想成爲更好的自己,從每天 10 分鐘的聽覺儀式開始」。
如果你也想把車程變成行動教室,歡迎跟我分享你的第一集構想,讓 AI 成爲內容創作的助力,一起把靈感變聲音,讓好觀念在輪胎滾動中持續發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