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薪思維:我為什麼願意花錢買時間,這也是打造正向現金流的一種方式

「時間就是金錢」這句話對我來說不只是比喻,而是一個實際可操作的判斷公式。

它幫助我不再為了「省錢」而浪費時間,也讓我在工作、副業與家庭之間更清楚該如何分配資源。

🎯 我的時間價值公式:

時薪 = 年收入 ÷ 2000(年工時)

這個公式來源簡單,但非常實用。2000 小時是全職工作者一年大約的工時(40小時 × 50週)。

假設我年收入為 200 萬元,那我的時薪就是:

200萬 ÷ 2000 = 1000元/小時

這代表:

  • 我每做一件事,就等於花掉了 1000 元的「無形成本」
  • 若一件事能用 500 元買回來 1 小時,我就賺了

✅ 實際應用:什麼時候該「花錢買時間」?

我自己設定一個準則:

如果某項花費 ≤ 我的時薪 1/2,且能讓我省下等量時間,就值得花。

舉例來說:

花費換來的時間是否值得?
叫外送 150元節省 1 小時買菜+煮飯時間✅(低於 500 元)
請人剪輯影片 1000元節省 3 小時 + 品質更好
自己設計網站 Logo,花5小時卡關成本等於 5000 元時間❌(花錢請人畫只要 1000)

🔁 從「節省」思維轉向「資源配置」思維

傳統觀念強調省錢,但時薪思維讓我學會問:

  • 這個任務的價值,是我一定要親自做嗎?
  • 能不能讓別人或 AI 工具幫我完成?
  • 花這筆錢,是否能換來我更有價值的產出?

這樣的思考方式,其實就是建立「正向現金流」系統的一部分 ——

讓高價值任務自己來做,低價值任務外包或系統化。

🧠 這樣做之後,我獲得的其實不只是時間

  • ✅ 創造更多副業或投資操作的空檔
  • ✅ 與孩子有更多高品質共學時間
  • ✅ 減少時間焦慮與雜務壓力
  • ✅ 用時間去做「能讓我未來賺更多」的事情

結語

正向現金流,不只是錢的進出,更是時間的分配。

你怎麼用你的時間,決定你有多少自由、能創造多少價值。

所以當你下次面對「要不要花錢買時間」的選擇時,不妨問自己這句話:

「這件事,我願意花掉自己多少時薪?」


Posted

in

by

Tags:

Comments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