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共學實驗室】我們家引進了 LeRobot S100:孩子的第一台模仿學習機器人


最近在家裡架了一套 LeRobot S100,加上 NVIDIA Jetson Nano,原本是想拿來研究機器人模仿學習的應用,沒想到家裡的小朋友看到它動來動去,瞬間就被吸引住了。
比起傳統玩具,這台機器人更像是「動態版的學習夥伴」。

我突然想到,也許這正是家庭 AI 共學的一個很棒的起點。


🛠️ LeRobot S100 是什麼?

簡單講,它是一個開源平台的六軸機械手臂,可以用來進行模仿學習(imitation learning),配合 Jetson Nano 做為 AI 運算核心,能夠:

  • 捕捉人類手部動作,進行模擬與學習
  • 接入相機與感測器,做簡單的物件追蹤
  • 執行預設任務(抓取物體、排序、分類…)
  • 支援 Python,能搭配各種電腦視覺套件使用

對孩子來說,這不只是機器人,而是一台「可以自己動」的創作工具。


👨‍👦 家庭共學怎麼做?

我把這個機器人當作家裡的「AI 實驗台」,小孩是共同研究員。以下是我們一起玩的幾個活動:

1|機械手臂動作模仿挑戰

我先讓他們試著用滑鼠控制手臂動作,再透過程式讓機器人「學會重播」動作。
他們第一次看到自己的動作被機器人「記下來」時,超興奮!

2|色彩分類任務

我準備了一些有顏色的小積木,讓他們寫簡單的邏輯(或請我幫忙用 Python),讓機器人依照顏色把積木分到不同盒子。
這也讓他們初步學會了 if-else 判斷邏輯。

3|創意任務設計

我問他們:「你覺得機器人還能幫忙做什麼?」
他們提案:「幫我收筆、把書排整齊、做成自動餵食器」。
這種自由發想,其實就是很棒的系統思維訓練。


💡 為什麼這樣的共學有價值?

面向收穫
科學素養理解動作、感測器、邏輯結構
系統思考任務分解與流程設計
合作與創造力孩子提問,我負責轉譯給機器人做
對 AI 的直覺理解「機器人能學我的動作」,比課本抽象知識還真實

✍️ 我自己的收穫

其實這過程中,我自己也重新體驗什麼是「邊做邊學」。
孩子問我:「為什麼機器人沒抓準?為什麼它學不會?」
這些問題讓我也開始反思:資料、模型、回饋迴路、學習策略……
這些不就是我們大人面對 AI、人生、自我精進時,最關鍵的問題嗎?


結語:一個學習的家庭,需要一點實驗精神

LeRobot S100 不只是機器人,而是一個能讓我們「學著當老師」、孩子「學著當設計師」的媒介。
我不求他們一定會寫程式或變工程師,但希望他們在玩中學到一件事:

你可以創造世界裡的新角色,而不是只是使用者。



Posted

in

,

by

Tags:

Comments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