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y: 讀後心得

  • 把時間買回來

    把時間買回來

    很多人問我:「你為什麼這麼重視系統?」 我的答案很簡單:因為我想自由地陪家人、穩定地賺錢、又不想被生活追著跑。 前幾年我看到一本對我衝擊很大的書——Dan Martell 的《Buy Back Your Time(把時間買回來)》。 他說:「時間才是你最重要的資產。」 這句話讓我重新定義「工作」與「生活」。 規則一:先算出你的「自由數字」 我常跟朋友說,想要自由,第一步不是去加班或創業,而是知道自己要多少錢才夠。 這個數字其實不難算: 每年你理想的生活開銷 ÷ 0.04 = 你的「財務自由數字」。 假設你希望每年花 300 萬過舒服的生活,那就需要 7500 萬的資產能穩定產生 4% 年報酬。 我不是鼓勵「暴富」,而是鼓勵有方向地設計現金流系統。 當你知道終點在哪,才能設計正確的路徑。 規則二:學會一個能放大的技能 Dan 提出 4M:Make、Market、Monetize、Manage。 我則把它延伸成家庭共學版: 讓每個人都練一個能被放大的能力。 我自己專注在「系統自動化與投資回報」的 Make + Manage; 孩子們透過 ChatGPT 練習 Market(如何表達想法)與 Monetize(學會讓點子產生價值)。 家庭共學的關鍵不是學什麼工具,而是培養可被複製的學習能力。 規則三:讓錢與系統替你工作 我常提醒自己一句話: 「當系統不在運作,你就成了系統。」 最早我靠時間換收入——寫程式、解問題、跑工廠。 後來我開始設計讓「時間自動流動」的系統: 真正的自由不是多努力,而是讓系統在你不在的時候依然產出。 規則四:用槓桿,而非勞力 努力是加法,系統是乘法。 Dan 提出 4C 槓桿:Code、Content、Capital、Collabor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