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和平電波:用 AI 守護家的情緒溫度計

    和平電波:用 AI 守護家的情緒溫度計

    有一次,我跟孩子一起看《小叮噹》,出現了一個我印象深刻的道具:「和平電波」。它的功能很簡單——當周圍有人吵架、情緒激動時,就會自動釋放讓人平靜的電波,讓大家冷靜下來。 那一刻,我心裡浮出一個念頭:「這個,我可以自己做出來啊。」 於是,就誕生了我在 GitHub 上開源的小專案:peace-on-argue。用 AI 偵測爭執聲音,自動播放舒緩音樂,降低家中情緒張力——一個用科技實現溫柔關係的小系統。 為什麼做這個? 不是因為家裡常吵架,而是我相信: 家,應該是讓人安心表達情緒的地方,但也需要一點系統來「協助回到平衡」。 大人有時候情緒累積,小孩有時候激動爭執,我不希望每次都要靠我出面「打斷」,也不想每次都用大聲來蓋過情緒。這個系統就像是多了一個不帶情緒的觀察者——聽見了,提醒了,但不評價。 我怎麼做出來的? 這是個可以直接用電腦+Python 運作的系統,完全「本機推論、不錄音不上傳」,確保隱私安全。 MVP 功能設計: 我用 Vibe Coding 的方式快速開發雛型,然後一點一點補上邏輯判斷、播放策略、誤報處理機制。 溫柔科技的力量 這不是「讓人閉嘴」的科技,而是「幫助我們自己找到節奏」的系統。 當家人聽見柔和音樂自動響起的時候,不是被強迫停止情緒,而是自然地慢下來。很多時候,只是「有個機會冷靜一下」而已,而這正是我們常常忽略的。 下一步我想做的 這個專案目前是開源版本,MVP 已經可以實作。如果有興趣一起玩的人,我很期待大家一起試試: 這些都是讓 AI 不只是工作用的強工具,而是生活裡的小溫暖。 系統不等於冰冷,它也可以是溫柔的陪伴 這正是我網站的理念之一:「系統 ≠ 冰冷,而是一種溫柔的設計。」我希望這個「和平電波」專案,可以成為家庭共學的一部分,讓孩子也參與系統設計,理解科技的力量與界線。 如果你也有興趣在家裡建構這樣的 AI 輔助工具,或想加入這個開源專案,歡迎到 GitHub 來看看。也許,下次小叮噹的道具,不需要靠他送,而是我們自己創造。

  • Gemini + Canvas 快速生成網站設計樣板

    Gemini + Canvas 快速生成網站設計樣板

    用 Gemini + Canvas 快速生成網站設計樣板:從零開始為太太的公司打造視覺起點 最近我幫太太的公司網站進行重新設計,這次我嘗試了一個全新的流程——用 Gemini 模型生成風格提案,再透過 Canva 快速產出設計樣板。這種 AI + 模板化的方式,讓我們能在幾小時內建立出可以討論的「視覺雛型」,並讓設計溝通清晰又高效。 這篇文章我想分享整個流程,以及我為什麼認為這種方法未來會成為中小企業建立品牌形象的關鍵工具。 第一步:用 Gemini 幫我定義「風格方向」 很多人做網站時卡在第一步:「到底要什麼風格?」 我在 Gemini 的 prompt 這樣寫: “幫我設計一個專業、可信、但又溫暖親切的公司網站首頁樣板,適用於提供機器與技術解決方案的 B2B 公司,請用簡約現代風格,搭配品牌色為深藍與橘色。” 不到幾秒鐘,Gemini 就給我一組很完整的建議,包括: 這比起從空白開始設計,省去了我和太太「從 Pinterest 找靈感 + 瞎猜設計師會怎麼設計」的流程。更重要的是,這些建議是有邏輯且可編排的,不會陷入「單張圖漂亮但沒結構」的陷阱。 第二步:把 Gemini 給的結構丟進 Canva 實作 我用 Canva 做這件事主要因為: 我直接根據 Gemini 提供的區塊指引,從 Canva 的「網站模板」功能開始調整。不到一個早上,我就做出了三種風格變化的「網站首頁草稿」,讓太太挑選。從討論「要什麼設計」變成「這三個草稿你最喜歡哪一個?」——效率差異極大。 第三步:樣板化建立討論基礎,而不是終點 我們並不指望 Canva 的結果是最終成品,但它提供了: 這比過去丟給設計師一句:「我們想要很專業、但又溫暖一點的感覺」,來得具體太多。 技術小訣竅:如何組合 Gemini 與 Canvas…

  • 用 Gemini Nano + Banana 打造「所見即所得」的裝潢設計流程

    用 Gemini Nano + Banana 打造「所見即所得」的裝潢設計流程

    最近,我嘗試把 Gemini Nano 模型部署在 Banana 雲端平台,做了一個非常實用的應用:室內裝潢與傢俱配置的快速模擬系統。這不只是幫助我和家人決定風格而已,還大幅節省了溝通成本與錯誤代價。以下跟大家分享這個系統如何改變我們看待空間設計的方式。 背後的技術:Gemini Nano + Banana 簡單說明一下技術組合: 我把這套系統簡化為:「輸入空間照片 + 選擇風格 → 自動生成設計草圖 + 傢俱配置提案」。 實際應用情境 1:決定風格前先看看「實景模擬」 以往在裝潢時,最怕的就是溝通不良: 現在我只要把空屋的照片輸入系統,選擇「日式簡約」「工業風」「奶油白」等風格,系統就能 5 秒內產生渲染圖片,我們全家可以直接比較哪個版本最喜歡。甚至還可以用圖片反向提示(image prompt),比如上傳一張 Pinterest 風格圖,讓 Gemini 幫我們轉換出類似空間。 這就是所謂的「自動化決策輔助」:讓 AI 成為我們的美學助理,而不是用嘴巴描述到天荒地老。 實際應用情境 2:傢俱擺設即時模擬,避免踩雷 另外一個很實用的功能是 「傢俱虛擬試擺」: 這個過程中,AI 會試著「理解」地板與牆壁的透視,讓沙發放起來是合理角度(類似用 Segment Anything 做 layout 分割)。 結果就是:不用跑十次賣場,不用退貨三次,選購直接命中。 效率差異:原本要兩週,現在兩天就決定裝潢方案 以前我們從發想 → 搜圖 → 設計 → 改稿 → 溝通 →…

  • 用 Gemini 寫故事書,讓兄弟從吵架走向合作:我們家的 AI 共學小實驗

    用 Gemini 寫故事書,讓兄弟從吵架走向合作:我們家的 AI 共學小實驗

    兄弟之間吵架很正常,尤其是雙胞胎年紀相近、生活重疊度高時。但那天,他們因為玩具大吵一架,甚至不願再一起吃飯。我沒有急著教訓誰對誰錯,而是決定用「AI 寫故事」的方式,陪他們一起面對情緒,創造可能性。 使用工具:Gemini 故事書生成功能 我開啟 Google Gemini,對它說: 「幫我寫一個給小學生看的故事,主題是兩個兄弟因為爭玩具而吵架,但最後他們學會合作,一起創造出更好玩的遊戲。」 幾秒後,Gemini 就生出一個簡短童話風格的故事,角色叫「小虎」和「小馬」,背景是家裡的客廳,衝突點非常貼近我們家的情況。 我怎麼操作這次共學活動 Step 1|讓孩子聽故事、自己說感受 我用 Gemini 輸出的內容讀給他們聽,並停下來問他們: Step 2|一起修改故事內容 我讓他們選擇角色名字,改成自己喜歡的名字,甚至把故事場景搬到我們家樓下的遊戲室,讓他們感覺:這是他們的故事,而不只是別人的經驗。 Step 3|加入合作元素並畫圖 故事最後,他們決定讓角色一起用積木蓋出一個「兄弟樂園」,兩人還畫出了他們想像中的「樂園設計圖」。這讓整個爭吵事件,變成了一次創造與合作的練習。 我們從這次活動學到的 學習面向 孩子收穫 家長體會 情緒辨識 能說出自己不開心的點 不用急著介入,AI能成為中立媒介 解決衝突 學會角色換位思考 故事比說教更有力量 故事創作 寫出自己的版本 Gemini 幫助引導,節省心力 親子連結 轉化情緒為創作 共創讓彼此更靠近 結語 AI 不只是用來做作業、查資料,更能在情緒教育與親子互動中發揮關鍵角色。這次 Gemini 故事書的應用,讓我發現:與其告訴孩子該怎麼做,不如邀請他們一起「改寫故事」,把吵架轉化為一次新的連結機會。

  • 把家庭財務變成ㄧ張即時儀表板

    本週主題:自動化系統 × 家庭記帳管理 我如何用自動化記帳系統,把家庭財務變成一張即時儀表板 記帳是一件大多數人做不到持續的事,尤其當你有房貸、租金、股息、家庭開支、學費等多條金流時,光靠手動記錄幾乎不可能準確追蹤。 我選擇的做法是:不記帳,而是自動收集資料,做出能決策的視覺儀表板。 🧠 核心概念:不靠意志力,靠系統設計 重點不是記多少筆,而是能快速回答三個問題: 🛠️ 系統架構 1|自動匯入金流資料 再透過 Google Apps Script 或 Zapier 自動整理成 Google Sheet/Notion 格式。 2|視覺化儀表板 3|AI 月底分析報告(ChatGPT / Claude) 每月底輸出簡化版帳務摘要,送入 LLM 分析: 請幫我總結以下資料中的財務異常、可優化項目,以及下一步建議。   輸出格式:摘要、異常警示、建議行動 📈 系統上線後的成效 指標 成果 每月財務盤點所需時間 從 1 小時 → 15 分鐘 記帳中斷次數 幾乎 0(因為不靠手動) 財務決策效率 提前1個月發現一筆房貸可提前清償,省下利息支出近萬元 ✅ 為什麼這套系統值得做? 結語 很多人都以為財務自由要靠大筆資產,但真正的關鍵,是你是否「掌握」你自己的現金流。 當你能量化,就能優化;當你能自動化,就能穩定。

  • 用 ChatGPT 做「情緒翻譯機」:讓孩子學會說出自己的感受

    本週主題:家庭AI共學 × 情緒教育 在家庭AI共學的實驗中,我逐漸發現:情緒教育,比學科更難教。孩子可能知道什麼是乘法、怎麼畫一隻貓,卻常常說不出:「我今天為什麼生氣?」 這就是我開始嘗試用 ChatGPT 幫助孩子做「情緒翻譯」的起點。目標不是教會他們分析心理學,而是幫他們找到情緒的語言。 為什麼我選擇用 AI 幫忙做情緒引導? 我們家的實際做法:日常情緒共學流程 Step 1|建立固定的「晚安對話時間」 每天睡前,我們開啟 ChatGPT,輸入提示: 孩子開始學會用具體情境對應感受,例如: 「我今天玩積木被搶走,我有點生氣,但後來他還我了,我就沒事了。」 Step 2|讓 AI 回應並引導延伸 AI 通常會這樣回答: 「你很誠實地說出了自己的感覺,這真的很棒。你覺得下次遇到一樣的事,可以怎麼做會讓自己更舒服?」 這種不批評、不評分的問句,讓孩子更願意思考,也不怕答錯。 Step 3|家長補充與觀察 我不介入內容,只記錄觀察: 這些我整理在 Notion 裡,慢慢累積成「孩子的情緒地圖」。 AI 幫我看到的變化 項目 共學前 共學後 4 週 表達情緒詞彙 限於「開心/不爽」 增加到「緊張、失望、感激、害怕」等 主動分享 偶爾 幾乎每天 反問能力 無 能問我:「那你今天有緊張嗎?」 家長學到什麼? AI 的角色不是替代我們,而是創造安全對話空間。孩子不會把所有話都說給我們聽,但會說給 AI 聽,而我們能從旁補上理解與陪伴。 這是我理解「家庭AI共學」的核心——不是教孩子用 AI,而是透過 AI…

  • Ludi’s playground part2

    Ludi’s playground part2

    隨著Claude AI從3.5進化到4.0,我小兒子的創作也進化了!現在他甚至能做出3D遊戲,這個動物捕捉遊戲就是他受Minecraft啟發、自己動手設計的,充分展現了AI如何幫助孩子在家庭教育中學習與創作。

  • 用 AI 快速生成針對客戶的專業簡報

    用 AI 快速生成針對客戶的專業簡報

    在競爭激烈的商業環境中,為不同客戶準備量身打造的簡報,往往耗時耗力。現在,AI 工具可以讓你在短時間內快速產出符合客戶需求、具備專業質感的簡報。以下分享一套可行流程,讓你用最少時間達到最佳效果。 一、為何要用 AI 生成客製化簡報? 二、操作流程概覽 三、詳細步驟 1. 蒐集客戶需求與背景 將以上資訊整合成「客戶檔案」,可以用 Notion 或 Excel 做快速備查。 2. 設定 AI 提示詞(Prompt Engineering) 3. 自動產出簡報大綱與文案 4. AI 協助生成圖表與設計 5. 人為微調與品牌套版 6. 最終檢查與輸出 四、實際案例演示 以下以「X 公司導入 AI 自動化客服簡報」為例,展示完整操作流程: 最終輸出一份專屬於 X 公司的 AI 客服提案簡報,從 0 到 1 全流程只花了 3 小時(而非傳統 1–2 天)。 五、常見問題與建議 六、結語 透過 AI 快速生成客製化簡報,能讓你將更多時間放在「策略思考」與「客戶互動」上,而非重複的排版與撰寫工作。當你熟悉這套「蒐集→Prompt→微調→套版」流程後,就能在短時間內為不同產業、不同規模的客戶,產出高品質、專業度極高的簡報。下次提案,試試這個 AI 驅動的流程,你會發現效率與回饋都大幅提升。 參考工具與資源

  • 用 AI 解讀榮格心理學派占星:從自己到家庭的深度認識

    用 AI 解讀榮格心理學派占星:從自己到家庭的深度認識

    最近,我開始嘗試把榮格心理學派的占星學和 AI 工具結合,來更深入了解自己和家人。對我來說,占星不是預測未來的工具,而是一種幫助我理解內心結構、性格特質和家人互動的地圖。 1. 為什麼要結合 AI 和占星? 過去我對占星總覺得有點神祕,甚至覺得有些玄,但接觸榮格心理學後,我開始用「象徵」的角度來看待星盤。榮格心理學強調人類的潛意識和集體潛意識,星盤就像是一面鏡子,能幫助我們看到潛藏的性格、陰影和渴望。 AI 則幫我快速整理資料、計算星體位置,還能把各種象徵意義整合起來。對我這個系統整合背景出身的人來說,這樣的結合很直覺,也更有效率。 2. 先從自己開始探索 我自己的太陽在雙子座,月亮在金牛座,上升是射手座。這組合的象徵就是理性、思辨、追求自由,同時也需要穩定的生活節奏。過去常覺得理性分析一切就好,但慢慢發現,如果只靠理性,很容易壓抑內心真實的感受。 透過 AI 協助,我更快地掌握到自己星盤中的對立能量(例如雙子與金牛的矛盾),開始學會在生活裡平衡理性和情感,接受自己的多面向。 3. 解析家人的心理地圖 再來,我也把家人的星盤都輸入 AI 系統來分析。太太是天蠍座太陽,巨蟹座月亮,處女座上升,整體上是個情感深層且細膩的人。她的情感需求很強,但又習慣透過掌控細節來保護自己。AI 幫我很快地整理出她的性格潛質,讓我更能同理她的感受,也知道在相處上如何給予更多的尊重與空間。 兩個兒子則各有特色,大兒子巨蟹座太陽、雙魚座月亮,情感豐富又需要安全感;小兒子射手座太陽、天蠍座月亮,外放卻也有內在的深層情感。透過 AI 協助分析,我可以更有系統地觀察他們的個性和需求,也更清楚該如何幫他們安排學習或互動活動。 4. 家庭共學與深度連結 對我來說,占星不只是個人的工具,更是連結家庭的一種方法。當我用 AI 分析全家的星盤時,就像畫出一張心理地圖,幫助我們更有意識地經營關係,也提醒自己,不要只看外在表現,而要看到每個人內心的需求和渴望。 5. 結語 AI 只是工具,真正的價值在於,我們願不願意把這些象徵意義用在生活中。當我把 AI 和榮格心理學派占星結合,對自己和家人的理解更深,也讓我更有耐心和同理心去面對每個人的成長與變化。 如果你也想了解自己的星盤或家人的潛在心理需求,不妨用 AI 試試看。它就像一個能量放大器,讓我們更有系統地看清自己,經營更好的家庭關係。

  • 如何用 ChatGPT 陪孩子寫日記?打造家庭AI共學第一步

    如何用 ChatGPT 陪孩子寫日記?打造家庭AI共學第一步

    在這個 AI 工具爆炸成長的時代,我們常聽到「要從小培養孩子的AI素養」。但到底要怎麼做?我的起點很簡單:從每天5分鐘的「AI日記共學」開始。 為什麼選擇「寫日記」? 如何開始?我的流程分享 Step 1|設定一個輕鬆的共學規則 Step 2|用 ChatGPT 當「對話教練」 範例提示詞(可以直接複製使用): 複製編輯「請以小學生的語氣,幫我把這段日記用更生動有趣的方式描述。」 「請指出這篇日記中最有趣的一句話,並告訴我為什麼。」 「請給我三個問題,讓我可以在日記裡多寫一點細節。」 Step 3|讓孩子成為主角 遇到的挑戰與我的解法 挑戰 解法 孩子有時不想寫 改成口述,讓AI幫他轉成文字 孩子覺得AI「太厲害」而喪失自信 強調AI是「助手」,人類才是「創作者」 時間不夠 設定5分鐘小目標,「先有開始再談精緻」 延伸應用 結語 家庭AI共學,不需要高大上的計劃。從每天一點點的小實踐開始,把「和AI對話」變成生活的一部分。這樣長大的孩子,會自然帶著工具思維與成長心態進入未來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