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 Gemini Nano + Banana 打造「所見即所得」的裝潢設計流程

最近,我嘗試把 Gemini Nano 模型部署在 Banana 雲端平台,做了一個非常實用的應用:室內裝潢與傢俱配置的快速模擬系統。這不只是幫助我和家人決定風格而已,還大幅節省了溝通成本與錯誤代價。以下跟大家分享這個系統如何改變我們看待空間設計的方式。

背後的技術:Gemini Nano + Banana

簡單說明一下技術組合:

  • Gemini Nano 是 Google 的輕量級多模態模型,能快速處理圖片、文字等輸入,甚至做風格轉換。
  • Banana.dev 是一個可以快速部署 AI 模型為 API 的平台,搭配前端應用(如 Notion、Figma、或簡單的 Web UI)後,任何人都能輸入需求,馬上看到效果。

我把這套系統簡化為:「輸入空間照片 + 選擇風格 → 自動生成設計草圖 + 傢俱配置提案」。


實際應用情境 1:決定風格前先看看「實景模擬」

以往在裝潢時,最怕的就是溝通不良:

  • 「北歐風」到底長怎樣?每個人想像不同。
  • 木色地板搭白牆?還是灰牆?配起來會不會很奇怪?

現在我只要把空屋的照片輸入系統,選擇「日式簡約」「工業風」「奶油白」等風格,系統就能 5 秒內產生渲染圖片,我們全家可以直接比較哪個版本最喜歡。甚至還可以用圖片反向提示(image prompt),比如上傳一張 Pinterest 風格圖,讓 Gemini 幫我們轉換出類似空間。

這就是所謂的「自動化決策輔助」:讓 AI 成為我們的美學助理,而不是用嘴巴描述到天荒地老。


實際應用情境 2:傢俱擺設即時模擬,避免踩雷

另外一個很實用的功能是 「傢俱虛擬試擺」

  1. 選定空間照片。
  2. 從 IKEA、HOLA、特力屋等傢俱素材庫選一張沙發、茶几、燈具。
  3. 系統幫你把傢俱自動疊加上去,進行尺寸比例調整。

這個過程中,AI 會試著「理解」地板與牆壁的透視,讓沙發放起來是合理角度(類似用 Segment Anything 做 layout 分割)。

結果就是:不用跑十次賣場,不用退貨三次,選購直接命中


效率差異:原本要兩週,現在兩天就決定裝潢方案

以前我們從發想 → 搜圖 → 設計 → 改稿 → 溝通 → 定案,少說要兩週。現在有這個工具流程變這樣:

  • 第一天:空屋拍照、輸入需求、AI 生成3種設計風格、全家討論選1個。
  • 第二天:套用傢俱、生成視覺稿、列出採買清單(甚至可連接 PChome API)

效率提升以外,更重要的是:少了很多爭執與不確定感


結語:這就是「生活中的自動化系統」

這一切不是為了炫技,而是實實在在地減少試誤、加速決策。對我來說,這種結合 AI 與生活場景的應用,正是我網站中「讓生活變簡單的系統設計」的最好詮釋。

如果你正在考慮裝潢,或希望幫助家人做風格選擇,這樣的工具真的值得一試。也歡迎留言或私訊,我可以分享我怎麼部署這個系統,甚至幫你建一個客製化版本。


Posted

in

, ,

by

Tags: